发展规划
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“十三·五”发展规划
日期:2021-05-17 11:32:39  作者: 来源:  浏览量:39

(一)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

指导思想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学院建设、改革与发展,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,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,坚持“以人为本、依法治校、和谐发展、特色办学、质量立校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,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(二)总体发展思路

在董事会领导下,依托母体高校广州大学,以教学工作为中心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,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,以“创新强校工程”和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”为抓手,深化改革,加快发展。具体思路如下:

——坚持内涵发展,增强学校综合实力。坚持把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,对照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,遵循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规律,强化顶层设计,明晰发展方向,促进阶段规划与中长期规划,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规模、结构、质量、效益协调发展,合理配置办学资源,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。

——坚持特色发展,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把巩固IT教育特色作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;突出区域特色,在推动地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人才支撑作用。

——坚持创新发展,激发学校办学活力。创新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,完善内部治理结构,加快推进协同创新,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。

——坚持共建发展,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力。坚持在服务广东省的“三个定位,两个率先”改革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促进学院发展。以贡献促共建,以服务求支持,将地方、行业需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,在人才培养、科技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;加强与地方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建,实现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。

——坚持和谐发展,增强学校发展凝聚力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将学校发展和改革成果切实体现和落实到师生员工身上;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,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。

(三)主要发展任务

总体目标2020年,学院的办学条件、教育质量、学科水平、自主创新能力等主要办学指标显著提高, 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,IT教育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,在全国同类院校有明显竞争优势。

  1. 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

    以创新强校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两大工程为引领,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工作,完成以下任务:

    ――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。一是围绕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需要,建立优秀学科团队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制度,二是对人事考核分配制度进行改革,在努力提高我院教职工总体收入水平和待遇的基础上,适度激励科研创新工作,建立有利于汇聚人才,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激励机制。

    —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,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。进一步完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,包括:转专业制度、创新创业学分替换制度、学习导师制度、学习预警制度、教学事故管理办法等。

    ——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工作。一是广泛开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和协同育人实践项目,使协同育人成为我院办校特色。重点建设现有省级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”,培育“数字技术和艺术协同育人中心”、“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协同育人中心”。在这三个协同育人中心建设和培育过程中,设立专项资金,扶持各系和专业的协同育人项目,到2020年,以三个中心为平台开展的协同育人项目达到80个。二是继续搞好软件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,争取获得省教育厅认定。

    ——每学年上半年开展院级“创新强校工程”(20项)、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”(10项)、“重点教学科研平台跃升”(4项)立项。

  2. 师资队伍建设

    “十三五”期间教师队伍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:改善师资结构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、引进高水平学科领头教师。完成以下任务:

    ——2020年,生师比、教师队伍结构等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教育部办学标准。专任教师达到740人左右,兼职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1/4;博士达到50人;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0%;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%;

    ——开展“强师工程”。立项建设8个院级教学团队,其中实践教学团队4个以上,申报3到4个省级教学团队。全院计划评选院级教学名师4-6名、师德模范教师8-10名,争取有3-4名教师获得省、市的教学名师或者优秀教师。

    ——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,服务青年教师成长。建立专门制度,支持各教学系部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,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在行业企业挂职和培训。

  3. 学科、专业建设

    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专业布局,适度增加专业数量,重点建设品牌专业。完成以下任务:

    ——理顺学科专业布局,适时整合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,完善以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平台课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,促进实现校内资源的优化组合。

    ——密切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,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,适度增加新专业,在目前24个专业的基础上,每年新增2个左右的新专业,侧重于信息技术类学科专业以及与信息技术结合较紧密的艺术类、经管类专业。到2020年使招生专业数保持在33个左右,形成信息技术、艺术、文经管三大专业群协同发展,信息技术专业群优势明显的整体格局。

    —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。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和重点专业建设,到2020年全院实施专业综合改革的专业达到全部专业数的40%,学院立项建设的重点专业达到8个(含“十二五”规划期间的数字)。选择2个左右的专业,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工作在现有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2个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,再增加1-2个省名牌专业(重点专业、示范专业、特色专业)。

    ——集中工程(电气信息)学科力量,将2个专业点建设成为具有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水平,启动硕士学位点建设和申报工作。

  4. 人才培养

    “十三五”期间,人才培养的任务是:适度增加培养规模,深入推进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,通过提升教学质量,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,完成以下任务:

    ——适度增加培养规模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维持每年3800人的招生规模,到2020年,在校生人数达到15000人。

    ——坚持以学分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培养思路,保持“大专业招生,分方向培养”的路线,规范公共必修课、专业必修课、专业限选课、任选课学分体系。

    —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进一步推行“精英班”、“特训班”、“工作室”等教学模式,覆盖到80%教学系部,鼓励以这些模式为载体,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。

    ——加强实践教学,提高实践教学质量。一是在保证实践教学学分前提下,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、完善实践教学方式。到2020年,立项支持15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、5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。二是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。除现有的广东省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建设点)之外,文经管专业群也要建成一个实验教学中心。以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,设立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建设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。“十三五”期间申报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,每年新增院级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10个,申报省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。

    ——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。到2020年,立项资助15门视频公开课程、15门资源共享课程,争取取得5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立项、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,支持1-2本省规划教材立项。在教学模式改革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过程中,形成一批教学成果,评选院级教学成果奖2次,从中推荐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4-6项。

    ——信息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化。到“十三五”中期,学院的教学资源综合平台要全面投入教学,学院每年购买20门左右国内外MOOC课程供学生在线修读,扩大国际合作办学的覆盖面,到2020年,国际合作办学覆盖30%的专业。

    ——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工作,加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专业培训力度,提升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专业性,推进就业服务工作全员化、全程化、专业化、信息化建设。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同类高校上等水平。

  5.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

    “十三五”期间,以科研促教学的宗旨要得到进一步贯彻,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,主要完成以下任务:

    ——结合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,积极推进协同创新,与科研机构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组建研究团队,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合作伙伴,共同争取重大项目,成为我院科研成果转化或者孵化基地。

    ——每年度组织科研立项16到24项,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题。学院力争每年承担省级(含教育厅)以上课题6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实现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零的突破,申报或参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,力争每年纵向科研经费有明显突破。教师人均每年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0.5篇以上,全院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。

    ——以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,选择几个重点教学实验室(主要是电气信类)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结合型实验室,争取建成1个省重点实验室。新发展10家企业作为学院产学研合作伙伴,成为我院科研成果转让或者孵化的基地;立足广州,面向珠三角地区,促进服务社会工作,“十三五”期间,横向科研合作项目达到每年10个以上。

  6. 创新创业教育

    深入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和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》精神,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

    ——由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引领全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招生就业处、教务处、科研处、学生处、团委、创新创业学院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、财务处、各系等部门协调开展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。  

    ——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,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,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、机制、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取得突破。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,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,纳入学分管理,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,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。

    ——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,开展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、实训和交流。对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定,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。在学院的教学名师奖中增设“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名师”类别,专门表彰奖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。

     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间,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覆盖面达到98%以上,创业经费逐年增加,多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,每年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以上,申报建设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(或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)、市级孵化器认定、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基地,每年孵化在校生创业企业10家,至“十三五”末期,毕业生创业比例达2%。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创业典型,发挥辐射示范作用。

    ——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建“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创新创业学院”,联合培养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、创业管理、服务外包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。

  7. 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建设

    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间,完成四大工程,使学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和学生住宿面积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。(1)体育馆:建筑面积达1万㎡。(2)学生宿舍:2017年将建成一栋总建筑面积为2.2万㎡的新学生宿舍,总体满足15000人的住宿要求。(3)创业中心大楼: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.6万㎡,层数为13层,将成为我院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培养及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孵化平台。(4)艺术教学综合楼:规划为6层,总建筑面积约1.2万平方米。

    ——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,完善实践教学条件。开展重点教学实验室(实训室)建设,其中工程(电气信息)类4个、艺术类2个、经管类1-2个。再建10个校内实习基地,50个校外实践、实习基地,从中培育产生5个以上的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投入达到7500万元,生均值达到5000元。

    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图书馆投入使用,每年投入130万元的经费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和电子期刊数据库。完善后勤服务体系,完善食堂、热水供应等服务设施,提高服务质量。

  8. 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

    ——全面贯彻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部署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,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体系,加强党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。构建“大思政”、“大宣传”、“大安全”管理体系,以培育特色项目、树立品牌项目为抓手,打造一批具特色、富创新、实践性强的党建工作品牌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管理全过程。

    ——逐步建立一支“高素质、专业化、业务精、人员稳”的辅导员队伍。出台并试行《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聘用管理办法》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课时认定办法》。民主党派、工会、共青团、学生组织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。

    —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管理,在师资队伍建设、校内资源的配备等方面与其它重点专业、特色专业一样给予优先支持,设立专项支持思政课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,实施实践教学课程化改革,力争在“十三五”规划期间将思政课1-2门主干课程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,并争取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。

  9. 综合管理和校园建设

    ——完善学院员工分类管理制度。根据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,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。根据教学、教辅和服务等工作的特点,完善不同岗位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。推进管理队伍、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;进一步加强工勤队伍建设,引入竞争机制,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与水平。

    —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,稳步增长教职员工收入,逐步让员工收入居于同类院校前列建立有利于汇聚人才,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激励机制,以人为本,做到尊重人才、用好人才、善待人才。切实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环境,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、生活条件,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。

    ——打造校园文化。建设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和谐统一的校园,形成具有良好的教风学风、勇于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,丰富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。继续传承、发展和创新以校园文化艺术节、科技学术节、丝木棉节三大传统活动为主的校园系列活动。大力促进各类竞赛活动、文艺表演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,加大学院艺术实践基地以及各类学生文化活动场所的投入,为学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。

    ——构建和谐校园。完善信息公开和决策公开制度,重视教职工的建议权和知情权;做好校园的整体规划,大力保护并促进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,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,建设节约型低碳校园。进一步发挥工会、共青团等组织在师生工作中的作用,开展各类活动,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;改善办学条件,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大力美化、建设校园,继续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帮扶政策,落实助学制度,提高奖助力度等。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,进一步完善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常态化工作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。